
我要配资网股票
这周依旧是“随意写”。
一直以来我很清楚:我们只是孩子认识世界的“引”路人,且可能只是在童年和少年阶段。
我做的事情一般都是:告诉他世界很大,有很多有趣的东西。比如,指着星空说:“看,这是天文学研究的领域。”;或者聊到未来,提到:“有一个领域叫未来学,在研究它。” 然后,和他一起看书,看电影,看纪录片,一起玩,一起胡思乱想,一起出门踏青、跑跳,就像同行者。他选哪条路深入,走多远,是他的事。
当然,我还会把自己觉得有意思的各种东西分享给他:
看到独特艺术品图片,就转给他:“儿子,看这个!”
遇到顶尖科学家讲新发现的讲座片段,发过去:“这个角度很特别,给了我新启发。”
看到一些尖锐的、挑战常理的哲学观点,也会推荐给他:“这想法挺冲击,你怎么想?”
然后,这些长年累月种下的小小种子发芽了,变化来了:他会给我发东西了。而且,我发现,他发给我的东西开始远远多于我发给他的。而这些东西,完全改变了我对“孩子能想多深”的理解。
比如这个暑假,我忽然察觉,角色正在悄悄地变。孩子探索的方向,在很多领域,已经远远超出了我能理解的范畴,我更像一个在跑道边上努力跟上的陪跑者。所以,我感觉是我的“老师”放暑假了,他花了很多时间来“引领我”。
比如,昨晚,他和我聊了一个相当宏大的想法:
他用生物进化打比方:假设不同生物之间的“基因差异”,平均起来变化不大(像是一个相对固定的量)。接着,他想到一个数学定理——高斯绝妙定理(这个定理是说光滑的曲面具有内在的弯曲性质)。尽管他明确知道基因空间本质是高维、离散的(每个基因位置是分开的),严格套用会有问题(他没钻这个牛角尖),但他大胆设想:在高维的基因空间里,是否有可能存在类似的数学结构?让所有生物的基因像一个被“折叠”的高维平面?
他进一步把现实事物拿来打比方:吃披萨。平放时,两边都是直的(曲率为零)。弯曲时,为了尽量保持整体的“平滑”,一边弯了,另一边就倾向于保持直。他想的是:如果基因分布也符合类似(或近似)的数学规律,也许能解释为什么生态系统的进化能在变化中维持一定的稳定性?
他甚至想到了应用层面:如果能构建出这样的高维数学模型,把基因点用“平面”去拟合,也许就能分析出哪些进化路径在数学上更“容易”发生?
这就是他和我分享的内容。

说实话,听完这些想法,我的第一反应是“没看懂”。
这超越了具体知识的问答,是一种将不同领域知识进行深刻类比、并在脑子里构建模型的抽象思维。这超越了具体知识的问答,他在尝试将自己了解到的不同领域知识进行类比和关联,并在脑子里构建抽象思维。这在我看来,已经无关于是否正确和有用,也无关于是否属于科学,我最肯定的是他敢于大胆跨界的勇气,这也让我意识到,我的角色已经彻底更新了。
所以,当他向我解释这些时,我的回答更简单也更直接:
肯定思考的力量:
“你这个把数学定理(高斯定理)和基因进化、生态系统稳定性联系起来的思路,太厉害了!这种跨学科思考是真正的深度探索!”(聚焦赞扬其思考方式)。
坦诚理解有限:
“这套东西涉及到的空间、维度、曲率类比建模,对你来说已经建立起框架去想了。对妈妈来说,理解确实有点难了。”(明确界定我的理解边界在哪里)。
鼓励核心价值:
“但这不重要!你能自己钻研到这么深,想到这么远,这么敢想敢联系,这才是最棒的核心能力!这个思考过程本身就非常宝贵! 你尽管在这条路上大胆想、大胆摸索!”(强调过程、探索精神、核心能力)。
明确我的位置:
“妈妈现在跟不上你的有些深度了,但我能看懂你的热情和潜力。需要我帮你整理想法?找找外部资料?尽管说,当你的后勤支援!”(定位为支持者、啦啦队)。
我也想起了他9岁时候,我们两一起出门运动,他在路上极度兴奋的跟我讲一个“想法”,虽然像科幻,但是我依旧当好了一个“陪同者”,我始终会给他很大的情绪价值,也是他很好的听众,哪怕今天回放起来有点“尬”,但是我的惊讶和赞扬是发自内心的,所以他一直都保有学习和探索热情,因为爸爸妈妈甚至身边人都有回应。
如果能对他的回应是专业的固然很好,但是无法做出专业回应时,哪怕给到欢喜和崇拜,也是非常好的。
老师放暑假了,他回家来“教我”。我这位老学生,每天都在被新的“作业”刷新对世界的认知边界。
我从未“退化”。只是他思维的引擎已经启动,开辟出的航道,他的天马行空和热情,常常让我这个曾经的引路人,需要踮起脚尖、屏息凝神才能远远望见航标灯。
这并非失落,而是巨大的惊喜与欣慰。从告诉他世界有什么,到听他给我描绘他自己发现(乃至构建)的世界模样——这角色转变本身,就是最大的所谓惊喜。
现在,我最重要的任务,是保护并支持这种深度探索的热情和力量。因为他不仅是我的孩子,更是我认识世界新维度的一位——特别的老师。

看拿云的分享,可能大家会觉得太遥远了,因为他把高斯绝妙定理和基因结合考虑,说真的我也看不明白,而且会觉得和我等凡人没什么关系。
但我依然会觉得这篇文章,会给大家一些参考和帮助,重点不在于拿云说什么,而是在面对孩子天马行空的想法时,妈妈的应答。
我自己是个反面教材,去年被批评过了,然后这一年在面对小七的天马行空时,我的应对就和去年会有所不同。

一个四岁多的小孩儿在那儿跟我们讲二维、降维的,我确实第一反应是孩子在瞎扯淡,不反驳不打击就觉得可以了,但看多了拿云妈妈对拿云的响应,我意识到,面对孩子的天马行空,不打击当然是起码应该做到的,但如果回答更积极,对孩子也会是更多的鼓励。
就像文中,拿云讲的东西,拿云妈妈也听不懂,但她会首先对孩子主动进行的思考进行肯定;然后承认自己也理解不了,再然后对孩子进行鼓励,最后表态,需要帮助告诉妈妈。这套组合拳,可能每个家长都能打。
拿云的例子太遥远,我讲个小七这种普通孩子的故事。
小七在跟我腻歪时总会说爱你一万年。有一天他觉得万不够大,就问我最高的位数是什么,我说没有最高,个位数每乘以10000倍就有一个新的大数单位,比如万、亿、兆、京、垓、姊等等。他一直问我最大的是什么,我就说没有最大。他又问我为什么没有最大。我跟着感觉回答几句后,我讲歪了,就帮他去找拿云哥哥。

小七这样的问题很多,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更多,比如要制造一个幽灵潜水艇啊,就是那种无法被雷达探测到的潜水艇;比如要找到自己的幽灵星球,用空间折叠的方法就能到达之类的。
七七的很多想法,可能是很多孩子都跟妈妈说过的,但大多数都当成孩子的戏言,笑笑就过去了。因为我知道拿云妈妈的做法,并且坚决认可是对的,所以,就算七七和拿云不一样,就算我也做不到100分,但还是会努力做的好一点点。
天赋是天生的,就像一颗种子,他长西瓜还是长苹果,那是人力不能改变的,但土壤和环境,肥料的选择,浇水的时机,还是会影响着种子最终到底成为什么样子。我一直跟拿云妈妈说,拿云生在别人家,可能都很难成长为现在的样子,她们做父母是真的厉害。所以,我是感谢她这些年愿意给我做各种分享的,方法虽然不可复制,但根据自己家的情况借鉴和参考,多少总是会有些帮助。
拿云妈妈现在愿意在咱这里开专栏做各种各样的分享,我真觉得是我的幸运,也是大家的幸运。
Read More
育儿干货I好物分享I诚意满满

天创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